踢走都市病—節錄3 人百病,首中風(天麻蒸魚頭)

資料來源:轉載自:《踢走都市病》,青森文化出版,崔紹漢博士 著

人百病,首中風 (1)

 

“人百病,首中風”出自清代陳修園著的《醫學三字經》,指出中風為百病之首,嚴重地威脅人類的健康。在中醫學中,中風又名卒中,由於其起病急驟,證型變化多端,病情變化迅速,與風性竄走易變的特性相似,故名中風,臨床表現以突然昏倒、不省人事;或見口眼喁鈄、半身不遂、語言不利,或不經昏仆而出現其他症狀。中風之發生有外風與內風之分,凡有外邪侵襲而引發者稱為外風;無外邪侵襲而發病者稱為內風。

在中國,高血壓病的併發症,70%為腦卒中(即中風),30%為心臟病,10%為腎病。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在網上發放的資料顯示:在2003年,香港有約3,462人死於中風,當中13%為65歲以下;每年因中風入院人次由1997年的21,900次,上升至2004年的28,600次,增幅約31%;58%急性缺血性中風病人患有高血壓。而中風的主要元兇之一,就是高血壓病伴隨腦動脈粥樣硬化,因此論中風,亦先從論高血壓病入手。

中醫沒有高血壓的病名,但根據主要的臨床證狀分析,高血壓病屬於中醫學的“眩暈”、“頭痛”等範疇。中醫臨床上一般把高血壓病分為下列證型:

1.      肝陽上亢(已在第1篇“怒傷肝,怒則氣上”討論過,亦會在第47篇“肝氣、肝陽常為有餘”中再討論)

2.      肝腎陰虛

3.      陰陽兩虛

4.      痰濁中阻

5.      氣虛血瘀

長期持續性的高血壓令動脈硬化,引起心、腦血管病變,特別是中風,常繼發於高血壓及動脈硬化惡化的情況之後,再加上誘發因素例如情緒的過度變化,便會突然發病,所以於此把高血壓病和中風一起論述。

大家都知道,高血壓容易引發中風。提到中風,我想起了一個因中風而死的歷史人物,就是後三國時代的司馬昭。提起司馬昭,相信人人都聽過一句話,就是“司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,表示野心勃勃,或者居心不良的意思,它的典故也正道出了司馬昭中風而死的誘因。

 

司馬昭是司馬懿的次子,他在魏國的第四位皇帝曹髦時把持朝政,大權在握,時刻有篡位之心,這個就是“司馬昭之心”。《三國志》有此描述:“帝見威權日去,不勝其忿,乃召侍中王沈,尚書王經、散騎常侍王業,謂曰:‘司馬昭之心,路人皆知也。吾不能坐受廢辱,今日當與卿出自討之!’"豈知曹髦並無兵權,而王沈、王業卻向司馬昭告密。當曹髦帶著300餘侍衛要聲討司馬昭時,司馬昭已派其心腹賈允率領數千精兵把其截殺。曹髦死後,司馬昭還貓哭老鼠地把另一手下成濟作為代罪羔羊,誅其三族,結果引起輿論指責,令他不敢貿然稱帝。後來曹操之孫曹璜被立為魏朝的第五任皇帝,是為魏元帝。當時司馬昭的親信曾勸他自立為帝,《三國演義》寫道:“‧‧‧‧‧殿下可戴十二旒冠冕,建天子旌旗,‧‧‧‧‧進王妃為王后,立世子為太子‧‧‧‧‧昭心中暗喜;回到宮中,正欲進食,忽中風不語;次日,病危‧‧‧‧‧諸大臣入宮問安,昭不能言,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。”這裏指出司馬昭是中風失語而死。相信他的中風就是由於長期的情志失調引發,一方面儲心積累要謀朝篡位,另一方面又要顧忌羣臣百姓的反對,及至親信提出他自立為帝的建議時,他雖雲暗喜,但相信情緒會處於極度波動的狀態,最終中風病死。

天麻蒸魚頭 (取材自《中國藥膳學》)

材料:天麻25克、川芎10克、茯苓10克、鮮鯉魚頭1個、生薑、蔥適量。

 

製法:把所有材料洗淨,放於碟上或蒸籠,隔水蒸30分鐘,加熟油及醬油調味即可食用。

 

功效:天麻性平味甘,能平肝熄風,祛風定驚;川芎性溫味辛,能活血祛瘀,祛風止痛;茯苓健脾滲濕,寧心安神;鯉魚性平味甘,能利水消腫,通乳,止咳。本方熄風止痙,平肝潛陽,通絡止痛。治眩暈頭痛、頑固性正偏頭痛、高血壓、肢體麻木、神經衰弱、失眠等。

降血壓防中風穴位

風池穴 (膽經)

定位:沿耳垂後推至顱骨緣下之凹陷中。

方法:以雙拇指指腹按壓風池穴時吸氣,呼氣還原,約6次。

功效:疏通腦絡,調理頭目,聰耳益智,可增強記憶力,預防中風。

Previous
Previous

中醫論痛症系列之肩痛

Next
Next

會保養的人最長命,永保青春術(節錄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