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論痛症系列之腰痛

註冊中醫師周鳳珍

香港大學中醫學碩士 (針灸學)

腰痛是指腰部的一側或兩側疼痛為主的疾患。腰在脊柱兩側,腰脊相連,故腰痛常與脊痛並見,痛感常可放射到腿部。腰部的組織由外向內包括皮膚、皮下組織、肌肉、韌帶、腰椎、椎管、脊髓膜、臀部及脊髓等,任何一部分發生病變都可引起腰痛。中醫認為腰痛成因有外因與內因之分,外因為感受風寒濕熱等邪氣或跌仆外傷,瘀血阻遏而致氣血流通受阻,不通則痛,中醫學強調不通則痛是發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。內因為年老、久病、腎虛,以致精血虧損,筋骨失養,不榮則痛,這是指沒有足夠的營養滋潤會導致疾病的發生。《素問‧脈要精微論》指出“腰為腎之府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。”故腰痛與腎的關係最為密切。

腰痛診斷須與其他疾病引起的腰痛作鑑別。如某些子宮後傾的婦女,在月經來潮時會出現腰痛,腎結石和盆腔疾患也可出現腰痛,診斷可通過X線照片和其他影像檢查。

中醫治療腰痛首重辨證,要分清虛實,實證有風寒濕型、濕熱型、瘀血阻絡型,虛證有腎虛型。中醫治療腰痛除用中藥外,最好能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綜合治療,可收相得益彰之效。

腰痛常見的中醫證型:

證型:風寒濕型

症狀:腰痛時輕時重,風重則疼痛為游走性,得暖則舒,遇寒冷或陰雨天加重。

治療原則:祛風散寒除濕,温通經絡。

證型:濕熱型

症狀: 腰痛處有熱感,熱天或雨天加重,活動後可減輕,小便短赤,女性患者多兼黃白帶下增多。

治療原則:清熱利濕,舒筋通絡。

證型:瘀血阻絡型

症狀: 腰痛如刺,痛有定處,日輕夜重,痛處拒按,部分患者有外傷史。

治療原則:活血化瘀,通絡止痛。

證型:腎虛型

症狀: 腰痛以痠軟為主,喜揉按,腿膝無力,遇勞更甚,卧側減輕,常反覆發作;偏陽虛者見面色蒼白,手足不温;偏陰虛者見心煩失眠,口燥咽乾,手足心熱。

治療原則:補腎益精。

【湯水調理】

杜仲壯腰湯 (1人量)

材料:杜仲30克、黨參15克、路路通10克、杞子10克(後下)、豬腰1個。

製法:將豬腰洗淨切開,除去筋膜及汆水,加清水8~9碗煲2小時後,放入杞子再煲15分鐘,調味即可飲用。

功效:杜仲性溫味甘,能補肝腎,強筋骨,安胎;黨參性平味甘,能補中益氣,健脾益肺;路路通性平味辛,能行氣止痛,活血通絡,利水消腫;杞子性平味甘,能補腎益精,養肝明目;豬腰(腎)性平味鹹,能補腎壯腰,補虛勞。本湯具補腎健脾,強壯筋骨的功效,適合腎虛腰痛之人士服用。

注意事項

避免坐卧濕地,濕身後應盡快更衣,避免過度勞累,勿勉強攜重物,平時應進行適當的腰部鍛煉。

穴位按摩保健

以下介紹一些穴位,大家跟着每天按摩,能有效預防腰痛:

1.      腎俞穴 (足太陽膀胱經)

定位:在腰部,第二腰椎棘突下,旁開寸半。

方法:叉腰,以拇指指腹按壓腎俞穴一至二分鐘,每天二至三次。

功效:補腎益氣,通陽利水。

主治:腰痛、月經不調、帶下、不孕、水腫、尿頻、耳鳴、耳聾、尿失禁。

 

2.         委中穴 (足太陽膀胱經)

定位:在膕窩橫紋中點。

方法:以中指指腹按壓委中穴一至二分鐘,每天二至三次。

功效:理血瀉熱,舒筋活絡。

主治:腰痛、下肢痿痺、坐骨神經痛、腹痛、吐瀉、小便不利、遺尿、中風後遺症。



Previous
Previous

會保養的人最長命,永保青春術(節錄4)

Next
Next

中醫論痛症系列之肩痛